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王卓峰 实习生林钰珏 东莞报道
(资料图)
在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筹谋着同一件事:产业基金。
近日,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组建方案》(以下简称“《基金方案》”)。该方案划分出政策型基金和市场型基金两大板块,力争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相较以往,《基金方案》尤其强调放大资本的撬动功能,并提出设立打造矩阵化的“基金集群”。
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东莞产业基金规模实际上已接近千亿。随着东莞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东莞创投圈、产业圈愈发活跃,目前已有近百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扎根在东莞,管理503只基金,管理基金规模约800亿,组成一片规模庞大的“基金丛林”。
随着20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的规划蓝图逐步落地,未来将促进更多产投合作方参与,“基金丛林”体系加速壮大,进一步推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认为,东莞未来可以利用投行思维进行招商引资,探索“以投带引”的东莞路径,沿着产业链方向选择投资项目,引育了一批高新科创龙头企业并撬动产业上下游,有效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
“基金丛林”加速壮大
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并不罕见。去年底至今,深圳、上海、广州、珠海等地均设立基金集群,一些城市的母基金也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
在东莞市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王柏看来,东莞一直以产业基金为抓手引导产业发展,比如近年来陆续成立了东莞倍增计划产业并购母基金、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市级层面的产业基金,按放大倍数合算,东莞产业基金实际上已接近千亿规模。
从日前出台的《基金方案》来看,该体系尤其强调放大撬动功能:划分出政策型基金和市场型基金两大板块,拟通过财政和有关市属国企共同出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力争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
尽管上述产业基金体系的具体运作模式并未公开,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一般而言,这类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出资+社会资本”模式,通过母基金模式,与企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运作模式多为参股投资和跟进投资,也有少数采用融资担保等方式。
王柏认为,这次东莞组建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实际上是一次质的提升。“相对于东莞以往的产业基金,这次目标基金规模更大、体系更完备、企业生命周期覆盖更全、资源配置优化更好、与产业联动更为紧密。”
从产业领域的角度,本次组建的产业基金体系在运作中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围绕产业集群打造和产业链延伸。除了在产投方面更加聚焦之外,该产业基金体系拟设立打造矩阵化的“基金集群”:设立天使、创业、产业等产业基金集群,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实行不同轮次投资,为项目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资金支持,以推动东莞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延链。
通过这些举措,东莞将进一步推动培育大规模、多层级、市场化的基金集群,助力打造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图景。
随着东莞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东莞创投圈、产业圈愈发活跃,各类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在东莞纷纷建立。来自东莞市金融局及东莞市私募基金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粤科金融、中广投资、莞民投、东莞金控、恒健投资等9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扎根在东莞,管理503只基金,管理基金规模约800亿,组成一片规模庞大的“基金丛林”。
王柏认为,上述产业基金体系实际上需要财政、国资以及多种金融业态的共同参与。“各类金融业态在东莞经济中更好地发挥鲶鱼效应,不仅让东莞制造业基础和良好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快速的转化,而且还能让东莞制造加速对接全国创投资源、创新资源。”
“创投机构是基金的重要参与者,可通过杠杆作用对基金规模放大,而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创投领域最重要的出资群体,产业基金的注入将为东莞创投行业注入新的动能,也有机会为东莞培育出大型的创投机构。”王柏说。
强化“产业投行”思维
根据清科创业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累计设立2107只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人民币,已认缴规模约6.51万亿元人民币。
各地发展产业基金“热情似火”,但从基金设立到落地,再到项目招引,最后培育产业壮大的全过程并非易事。
从产业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东莞,目前仍然比较缺乏高端科技创新制造业的产业巨头,链主推动产业链聚集与协同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在王柏看来,新的产业基金体系打造,应让更多上市龙头企业参与。“目前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正不断壮大,这些上市龙头企业通过产业优势能为上下游企业赋能,不仅能为优质项目遴选、项目谈判助力、已投企业赋能,还能通过对产业上下游优质资产的注入,不断巩固本土龙头企业优势,实现企业与基金的双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通过梳理多地设立的产业基金了解到,近年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参与产业投资的目的多以财务投资和产业战略投资为主。以产业战略投资为例,上市公司的参与能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进行完善,比如一个半导体装备公司,通过投资上游材料公司,能够更好地确保供应链安全,甚至优先拿到上游产能,推动城市产业链形成纵向协同效应。
另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东莞应强化“产业投行”思维,借助基金募集社会资本的放大效果,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巨头,合肥“以投带引”的产投模式值得东莞借鉴。
事实上,东莞、合肥在产业发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要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合肥则在运用产业基金这一产投利器上走在前面,打造出独特的“合肥模式”。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看来,“合肥模式”的核心逻辑是从培育新兴产业链的角度选择企业投资。“合肥不谋求对标的企业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沿着某个产业链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步步蓬勃发展。”
近年来,合肥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困境企业,引育了晶合集成、蔚来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撬动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赢。
林江认为,合肥看似在抄底经营困难的大型企业背后,实则是打造新兴产业生态的投资布局。随着20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的规划蓝图逐步落地,东莞更需要充分利用投行思维对重点产业进行招引、培育,及时关注和出手挽救有潜力的困境公司,并借助金融创新方式分散投资风险,最终实现政府、市场、产业的良性发展,才能真正把产业生态培育起来,实现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