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黎明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资料图)

看着满载西瓜的货车开出瓜田,米从志特别高兴,商贩到田间地头收获并现场付款,为村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

米从志是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磨垭村村支书,他对于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如果不是以工代赈政策扶持建好了村道,村里的12亩西瓜地现在还荒着呢。”在米从志眼里,这几公里长的村道就是救命路,产业振兴路,幸福生活路!

偏远小村的“救命路”

巴州区凤溪镇磨垭村和与之相邻的元盘村,地处偏远,距巴州城区40余公里,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脱贫摘帽后,两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虽有改善,但村民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

2022年1月,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落户凤溪镇磨垭村和元盘村,两村通过项目建成了5公里村道路,维修加固3口山平塘,整理土地200亩。整个项目于去年年底完工,村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7月20日,元盘村村民吴某从成都回老家,专程到村部感谢村支书米涛春。2022年5月,村里以工代赈项目中的公路刚刚硬化到吴某家附近,吴某一位亲属误因与家人发生口角,气急之下喝了农药,米涛春等村干部获知后,立即联系乡卫生院,并和村医第一时间赶到吴某家里。救护车迅速开到了村里,仅用了10分钟就将人送到医院。“过去哪家有病人要请人抬,抬到公路上要花近40分钟,现在路修通了,真的成了我们的救命路。”米涛春说。

盘活产业的振兴路

两个村的以工代赈道路建设项目位于磨垭村的1、2两个村民小组和元盘村的2、5两个村民小组。磨垭村的石榴产业园、元盘村的枳壳产业园,均位于这4个村民小组之内。

曾经由于道路等原因,两个产业项目陷入危机。“我们村里有80多亩石榴园,业主已经放弃了。”磨垭村村主任何兵说,石榴产业园去年被村里收归集体经营,预计明年产业园就将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该村还在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整理的200亩土地上,试种了12亩西瓜。

而在元盘村,200余亩枳壳已经种植近3年。“刚种的时候,就愁交通,现在路通了,什么事都好办了。”米涛春说,今年年初,公路刚刚通车,该村便到养牛场拉来牛粪,对园内的枳壳树进行育肥。

除了集体产业,两个村的村民也趁公路通车,办起了自己的产业。磨垭村村民陈远才买来三轮车、割草机、粉碎机等设备,自建牛棚计划养殖肉牛15头。目前,他已经买来5个牛犊,准备育肥后再增加养殖数量。

磨垭村村民赵彪,在公路还在建设时,便新建了一个养猪棚,扩大了自己的猪场规模。他说,公路通了,拉饲料、卖猪都方便了不少,他计划把家里的母猪数量从15头增加到20头,年出栏生猪也计划从30余头增加到40余头。

幸福生活的希望路

赵彪的产业不但受益于村里的以工代赈项目,因为会支模,他个人也在以工代赈项目中获得了10500元工资。

巴州区发改局以工代赈办负责人介绍,以工代赈项目的一大特点便是项目所在地“村民自建”,巴州区凤溪镇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项目仅村民工资支出便达82万余元。

村民李中周,患有慢性肺病,妻子长年多病,夫妻都仅为半劳动力。村里的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后,夫妻俩被安排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工资收入近万元。李中周说,今年,他和妻子还利用公路修通的便利,多种了两亩玉米,多养了两头母猪,今年年底,他家的家庭收入将有极大增加。

2022年,巴州区在5个村实施了以工代赈项目3个,吸纳当地群众421人务工,获得劳务报酬237.19万元。

“村里的三轮车多了,我们很担心道路安全,前不久,我们专门请派出所的同志来村里讲交通安全。”米从志说。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年底以工代赈项目完工以来,磨垭村和元盘村项目所在地4个村民小组增加了电动三轮车、农用三轮车近40辆,这些三轮车,都是用于家庭产业和农业生产。

今年年初开始,4个村民小组,有近10户村民建新房。正在建房的村民龙显云说,自家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去年就有修好房子回村发展的想法,现在路通到家门口,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