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玉因其非均质特性,在年深日久的侵蚀之后,会留下致密晶格,形成沁蚀处的网状结构。伪造者以梅水煮或酸咬虽也可将玉质疏松部分掏空形成蚀孔,却不能留下网状晶格。

自然沁蚀孔呈现以下几种作伪酸蚀孔所不具备的特征:1.孔径外小里大。2.孔内有砂砾。因为周围质地疏松已被蚀去,而留下了玉质密实的部分,形成孔内的砂砾状物,这种砂砾状物因其最大直径比蚀孔口径要大,所以虽可活动,却取不出来。3.孔壁与周围玉质之间有白化或糖色扩散晕。

下图这件汉代玉剑首上,1、2、3 等处被沁蚀得如同枯骨膏泥一般,前人称之为“唐烂斑”。其中以第3处沁蚀最为严重,尽管如此,“唐烂斑”中的某些部分还能显露出玉质。它与人工作伪并以胶泥冒充烂斑不同的是:

1.胶泥的硬度低,可刮下一点烧之,有化学味。

2.胶泥填充并不牢固,入水煮松即落

3.“唐烂斑”与玉质部分有过渡,而胶泥填充的边界很分明。

4.“唐烂斑”周围多有白化和糖色扩散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