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链成熟及产业、资本等各方努力,异质结(HJT)电池技术今年有望迎来加速爆发的新阶段。近日,由SOLARZOOM光储亿家和东吴证券联合主办的“异质结最新量产进展论坛”在SNEC大会期间举行。多位专家在会上表示,异质结技术是未来光伏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也即将迈入10吉瓦级规模化产出的新阶段。
就在同一时间,隆基绿能宣布其2022年11月自主研发并创造硅异质结转换效率26.81%世界纪录的概念产品2681正式亮相。从实验室数据到概念产品,隆基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而概念产品的落地也意味着该产品距离量产更近一步。
【资料图】
“2023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异质结将迈入10吉瓦级规模化产出的新阶段,随着产品的效率优势、发电量优势以及弱光效应得到全优势球越来越多主流企业认可的同时,生产成本与传统技术正进入逐渐拉平的阶段,实现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SOLARZOOM创始人刘昶在论坛致辞时说。
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在论坛演讲时表示,异质结技术是未来光伏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HJT现有的比常规技术高0.15元/瓦基础上,继续叠加110-90微米硅片、边皮料应用、硅料/吸杂优化、0BB银浆降耗、银包铜应用、规模效应等多项电池之外的技术,HJT完全可以实现低于常规技术0.02元/瓦的成本优势。”周剑向整个行业揭示了HJT异质结技术诱人的成本优势,同时为实现HJT异质结技术的价值和潜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约91%,HJT、TOPCon等N型电池片合计占比不足3%。随着电池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加速,HJT产品提效降本优势进一步凸显。2022年,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下降至88%,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9.1%,其中HJT电池片市场占比约0.6%。预计到2025年,以HJT为代表的超高效电池技术占比合计将接近40%,到2030年有望超过75%。
近年来,HJT异质结电池出货也有明显增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HJT异质结电池全球出货累计超过11吉瓦,预计2023年仅国内HJT电池出货就有望达到15吉瓦,同比增长275%。HJT异质结发展势头极为强劲。
不过,刘昶同时认为,在这个异质结规模量产技术成熟前的关键窗口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要验证双面微晶技术能否达到甚至突破25.5%的电池效率;实现110微米及以下厚度的硅片量产性,需要实现0BB封装工艺的量产技术导入等多线程全维度极致降本与提效。
华晟新能源董事长技术助理周肃表示,HJT异质结电池的未来需要在制备流程、电池片结构、设备研发等多方面持续进行创新。
据周肃介绍,目前华晟已实现HJT异质结电池产能5吉瓦,M6-144常规版型组件功率突破500瓦,G12-132常规版型组件功率突破723.97瓦。到2023年底,华晟HJT电池产能将达到20吉瓦,电池量产平均效率也将达到25.3-25.5%。
他表示,华晟将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积极推动异质结电池及组件产能,以提升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HJT电池用银浆的银耗量大、印刷速度低、线型宽三大痛点,晶银高级技术总监洪玮表示,随着技术发展,尤其是银包铜技术的应用,新一代金属浆料完全可实现高导电、超细线印刷、高焊接拉力和低成本的要求。
“通过叠加无主栅等技术,未来银包铜中银含量将从现在的40-50%降至30-40%,浆料耗量将有现在的14-16毫克/瓦下降到10-12毫克/瓦,金属化成本也将由现在的7-8分/瓦下降至3-5分/瓦,从根本上解决金属化带来的HJT高昂成本。”洪玮进一步解释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金刚光伏、三五互联、乾景园林、宝馨科技等多家企业披露了HJT电池及组件扩产计划。SOLARZOOM智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包括海外在内,异质结已投产产能达到20.51吉瓦(海外产能1.74吉瓦,国内产能18.77吉瓦)。到2023年底,国内还将新增33.1吉瓦的新产能,规划产能近300吉瓦。
另据SOLARZOOM统计,HJT各项纪录目前在头部大厂都有体现:如HJT电池的最高效率纪录26.81%于2022年11月由隆基创造;量产210*66组件功率732.6瓦的纪录由通威HJT团队创造;东方日升则在110微米硅片上采用双面微晶、双面银包铜技术,实现电池效率25.4%,验证了“双面微晶+双面银包铜+110微米硅片”的量产可能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