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驻守在西藏色季拉山,这里海拔50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期最长达6个月,被称为“生命禁区”,官兵们常年坚守在皑皑雪山之巅,时刻紧盯祖国空天防线。近日,来自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的骨干教员组成教学分队,冒着风雪前往高原雷达阵地一线,探索雷达装备在“两高”地区高效运行的特点规律。


(相关资料图)

前往雷达站的车辆沿着蜿蜒的盘山路一路行进,当海拔超过4000米后,部分路面开始被积雪覆盖。距离雷达阵地不到2公里的时候,路面结冰湿滑,驾驶员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谨慎驾驶。

空军某雷达旅某雷达站驾驶员 毕文富:这样的路面已经好很多了,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路面积雪通常达到3米左右,铲车根本推不开路,我们基本上都是徒步上山的。

教员们下车后,海拔已超5000米,他们还需要攀登194级台阶的战备通道,才能到达雷达阵地所在的山顶,台阶坡度达到60°。

空军某雷达旅某雷达站副站长 张博:我们站传承了多年的优良传统,要想在海拔5000多米的阵地上扎下根,首先就是要战胜这194阶的台阶。

登上了194级天梯,距离雷达阵地还有一段积雪路,大家又艰难前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阵地。教员们克服高原缺氧的不适,迅速组织雷达官兵分组展开教学研练。经过数小时的教学和摸索,雷达兵们逐渐从生疏到熟练,不仅掌握了雷达装备实操技能,还积累了“两高”地区装备修理维护经验,提升了对装备的运用水平。

空军某雷达旅某雷达站技师 蔡兴巧:教员们通过逐个零件拆解、逐个零件讲解,使我们对装备的构造、电路的走势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在对故障的查找排除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教员 杨光:我们跟一线的装备保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了高原、高海拔地区装备使用特点,收集了一批高海拔地区装备故障案例,带回到院校,进入到我们后期的装备实践教学,力争为部队培养出一批适应新型装备作战运用与维修保障的“神医妙手”。

担负战备值班,开机即战斗,在雷达兵的眼里,雪域蓝天由一圈圈雷达辐射波重叠交叉而成。“山高标准更高,缺氧不缺斗志”是他们的座右铭。

空军某雷达旅某雷达站副站长 张博:我们无比坚信,戍守在“生命禁区”,我们的青春有雪山见证!扎根在钢钎也打不进的雪山阵地,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关键词: